|
飽和廢活性炭收集 、運輸 、接受 、分析和貯存收集 本項目收集的主要對象是工業企業產生的飽和活性炭,根據《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危險廢物收集、貯存、運輸技術規范》(HJ2025-2012)收集、貯存廢活性炭。廢活性炭包裝擬采用500kg的防漏包裝袋,具有高分子內襯、耐酸耐堿、抗腐蝕、不易破裂。包裝袋上應設置標簽,詳細標明危險廢物的名稱、裝進日期、重量、成分、特性以及發生泄漏、擴散污染事故時的應急措施和補救方法。根據項目收集范圍內飽和廢活性炭的不同特點,分別考慮收集要求。各產污企業應按環保部門的規范要求收集飽和廢活性炭,存放于規定的場所,并制定嚴格的暫存保管措施。經過周密檢查,嚴防在裝載、搬移或運輸途中出現溢出、拋灑或揮發等情況。 本項目收集的主要對象是以淮北為中心輻射到整個安徽省工業企業產生的廢活性炭,不接收吸附物有重金屬(汞、鎘、鉻、砷、鉛)超標、含氯量(濕基)>2%、含氟量(濕基)>0.05%的廢活性炭。接收的廢活性炭應當符合本項目“廢活性炭的危險廢物類別、代碼”,并且預先送樣的委托監測,需符合本項目的入爐要求,否則不得接收。 運輸 擬建項目廢物收運擬委托具備有資質的運輸單位范圍承擔,采用汽車公路運輸方式,將活性炭從產生企業設定的路線運輸至廠區內貯存,使用。 針對輸送及儲存環節,本項目擬采取如下措施: (1)廠區內廢活性炭輸送過程中,確保固廢包裝的完好和密封,并固定好,避免危險廢物的灑落從而引起揚塵或揮發性氣體的逸散。 (2)廢活性炭貯存庫房密封,根據《環境保護圖形標志-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GB15562.2-1995)設立專用標志;按《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進行建設,做好“三防”措施;正常運營時,整體換風,收集暫存場所的廢氣作為補燃空氣通入活化爐、回轉爐、二燃室燃燒,燃燒后廢氣經煙氣凈化系統處理后排放,保持微負壓;停運時,有機廢氣抽入煙氣凈化系統內的活性炭吸附塔,減少無組織廢氣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1)運輸注意事項 在運輸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危險廢物運輸的管理規定,按照《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辦法》及其它有關規定的要求安全運輸,減少運輸過程中的二次污染和可能造成的環境風險。 擬建項目的飽和廢活性炭收集在專用包裝袋內用卡車運輸,從而保證運輸過程中無拋、灑、滴、漏現象發生。在化驗室取樣分析后卸到指定的原料儲存區域。駕駛員、操作工均持有“危險品運輸資格證”,具有專業知識及處理突發事故的能力。運輸、搬運過程采取專人專車并做到輕拿輕放,保證貨物不傾泄、翻出。具體措施有: ①對裝卸管理人員、押運人員進行有關安全知識培訓,使其了解所運載的飽和廢活性炭的性質、危害特性和發生意外時的應急措施;同時配備必要的應急處理器材和防護用品。 ②運輸、裝卸飽和廢活性炭時,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和國家標準的要求并按照飽和廢活性炭的危險特性,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 運輸飽和廢活性炭的噸袋封口嚴密,能夠承受正常運輸條件下產生的內部壓力和外部壓力,保證飽和廢活性炭在運輸中不因溫度、濕度或者壓力的變化而發生任何滲(灑)漏。 ③通過公路運輸飽和廢活性炭時,配備押運人員,并隨時處于押運人員的監管之下,不超裝、超載,不進入危險廢物運輸車輛禁止通行的區域;運輸飽和廢活性炭途中遇有無法正常運輸的情況時,向當地有關部門報告。 (2)運輸路線 飽和廢活性炭收運車輛的行駛嚴格按照當地公安部門與交通部門協商確定的行駛路線和行駛時段行駛。本項目收集的飽和廢活性炭以定期收集為主,兼顧應急收集。運輸路線力求最短、對沿路影響小,避免轉運過程中產生二次污染。運輸路線將最大程度地避開人口密集區、環境敏感區及交通擁擠路段。 (3)總運輸量 項目總運輸量為28740t/a,其中運入20740t/a(廢活性炭及原輔材料等),運出8000t/a(再生活性炭及其他固廢等)。 廢物接受 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制度,現場交接時核對飽和廢活性炭的數量、種類、標識等,并確認與危險廢物轉移聯單是否相符,并對接收的廢物及時登記,將進廠廢物的數量、重量等有關信息輸入計算機系統。 危險廢棄物車輛進入公司后,門衛在核實數量后,指揮車輛開至公司裝卸區,倉儲部查看廢棄物外觀及危廢轉移標簽信息,待化驗部門取樣檢測后,將廢棄物卸到相關倉庫貯存。如發生運回的廢棄物與合同中規定的物料有差別,則會將廢棄物臨時卸到暫時不能處理的指定區域,待實驗室出方案后再由生產部安排處理。 在廢物分類區中對廢物進行分類,建有專業分析實驗室,對飽和廢活性炭特性進行鑒別分類,對進廠飽和廢活性炭,可在本廠進行分析檢驗,并定期與計量認證實驗室進行比對檢測等。 分析鑒別 本項目在成品倉庫內設置化驗室,可以對收集的飽和廢活性炭進行特性分析: (1)物理性質:物理組成、容重、尺寸; (2)工業分析:固定碳、灰分、揮發分、水分; (3)成分分析:鹵元素含量、重金屬含量等。 飽和廢活性炭采樣和特性分析應符合《工業固體廢物采樣制樣技術規范》和《危險廢物鑒別標準》中的有關規定。本項目依據鑒別報告對飽和廢活性炭應進行分類。 貯存 廢活性炭運輸到廠區內后,運輸車輛開進廢活性炭貯存庫房內,由專人采用鏟車輸送到各隔間內暫存,不同批次、不同類別的廢活性炭分開堆放。其選址、設計、建設、運行管理應滿足《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有關要求。 儲存車間基礎采取有效的防滲措施,基礎底層采用的防滲層為2mm厚的環氧樹脂。
|